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书画征文展>征文>文章详情

看今朝,想当年---记我的生活巨变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19 09:12:48     责任编辑:

征文残疾人组二等奖   郭省


郭省,男,汉族,肢体二级残疾,中共党员。是一名有二十八年教龄的代课教师,现任前进路第一完全小学图书管理员,爱读书,爱写作。


1602815788776047.jpg



 我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蔚县大南山里一个小村庄。初中毕业后因为身体残疾没能继续上学读书,正当心灰意冷时,乡中心校领导让我在本村小学代课。虽然工资不高,但对我来说也是极大的奢望了。我深知肩上胆子的份量,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懈怠。经过师生的努力没有让领导失望,学生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得到各级领导、家长的好评,也获得了好多荣誉,并被多家电视台、报刊报道。在党和政府领导的关怀下,我的生活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过上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看今朝,想当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我记忆里的少年生活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记录如下,以安抚自己激动的心情。


一、衣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科技欠发达,老百姓穿得起的也只有白市布(绝对纯棉的)。买回家用麻杆灰染成灰色或用锅底黑染成黑色,手工缝制成夹衣,冬天塞上棉花就是棉衣。因为常年只有一身衣服,更显得布料不结实,肩头上,胳膊肘,屁股和膝盖这些部位常常补了破,破了又补,补丁摞着补丁。即使这样,一身衣服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穿。面子都补丁摞着补丁,里子呢,比现在人们用碎布条缝制的椅子坐垫精彩得多。因为没有内衣穿,大人孩子都生虱子,那时的虱子就像现在的塑料袋,到处都是。一个个比胡麻粒还要大还要饱满的虱子钻满补丁的缝隙。衣服实在脏了要洗,那么这一天,你就只好睡一天“懒觉”了,因为没衣服替换,等衣服干了才能起床。所以,洗衣服既是小孩子高兴的事也是令人伤心的事。高兴的是衣服洗干净了不用被虱子咬了,伤心的是只能在家里炕上憋一天,不能出去跟伙伴们玩。夏天好些,衣服快干,冬天就惨了,衣服难干还不说,即使围着被子也冻得受不了,那时候没有几家有炉子的。哪家有一两件皮袄或棉大衣那家就是上等户了。穿着皮袄大衣在街上走一圈,那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会让人们羡慕地谈论好几天。再后来,有了的确良,迪卡,华达呢,现在才知道,其实那都是含腈纶或涤纶的化纤料子远远不如纯棉的白市布。但是那时候过年每人做上一身黄色、绿色或蓝色制服,罩住满是补丁的棉衣,已是光鲜照人了。常常等不到过年那一天,就会每天穿上一会儿满足一下那虚荣的心。

 

二、食

父亲在我们村小学当民办教师,每月九块钱的工资是全家五口人的活命钱。劳动力只有母亲一人,每天挣八分工分,一年下来挣到的工分少的可怜。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收到的粮食堆满了场面。可除去种子和牲口食料,分给老百姓的所剩无几。每天傍晚不到十岁的哥哥挎回分到的莜麦,大麦,荞麦,大豆,豌豆,胡麻,菜籽等各种粮食。只有分土豆,萝卜时得父亲亲自去。土豆是每户分到最多的,也是每家生活的主要食物。队长看着母亲做的山药丸子,不屑地说:“这也叫饭,咋吃哩?”什么样的山药丸子让一村之长如此惊讶,听我慢慢跟您说,生山药镲成丝儿,洗去里边的淀粉撒上莜麦面拌匀了捏成球状,放箅子上蒸熟即可。因为面少,山药丝儿多,蒸熟了就像一个个受到惊吓团起来的刺猬。就是这令村长嗤之以鼻的“刺猬”,现在每每想起那些被烤糊后浇上酸盐水散发出的诱人香味都令味蕾激奋。

 

三、住

住房,在幼时的记忆里印象颇深:空间窄小,四壁黝黑。屋顶的椽子和四壁同样黝黑,在黝黑的椽子上不规则地分布着白色的痕迹,那是雨水透过屋顶时留下的杰作,就像孩子鼻孔下已经干掉的鼻涕。你也许不相信,因为你没有看见过。但这是真的一点儿水分都没有。我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小屋子里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小屋子里度过的。房间窄小,只有两米多一

 

点点宽,炕上铺放两个褥子就满了。炕沿下是做饭的灶台,靠北墙中间摆着一个红色躺柜,两边是各摆一个陶瓷瓮,是储存粮食专用的,除此之外空间所剩无几,家人都回来,就像现在大城市挤公交似的。屋顶和四壁黝黑,那是烧火取暖时被烟熏黑的。寒冬的早晨父亲早早起来,抱回一大捆劈好的干柴,地下摆着一个肉红色胶泥捏的,边沿均匀向上有三个角的大火盆,美其名曰犄角火盆。父亲先放些碎柴点燃了,把劈好的干柴码在上面,温暖的火舌呲呲地舔着干柴,一股股呛人的浓烟顿时充满了窄小的房间。小孩子都钻进被子里不敢露头。往往这时候,浓烟懂事地窜出已开展着的大大的窗扇,爬上屋檐消失了。等到父亲喊我们出来时,火盆里已经满是红红的炭火了。架在三个犄角上的脸盆里的水上腾起股股白色的雾气。屋里暖和了,这个时候赶紧穿衣起床。这形如野炊的取暖方式,也难怪四壁黝黑。那有人要问,为啥不生炉子烧煤呀?哎呀,我的亲,那啥年代,交通不方便,交通工具奇缺,经济困难啊!


那时候家家屋顶都几乎是平的,稍微有那么一点儿坡度,没见过那个屋顶有瓦片的。被一种叫做矸子土的替代着,听说这种土有粘性,隔雨水。每年雨季到来前,人们总会用一种小型的碌碡把屋顶轧实在了,以防漏雨。一般的阵雨是没事的,只怕伏天的连阴雨了,往往是天晴了,家里还继续在下着叮当雨呢。北墙是傍山坡用大块的条石垒砌的,那时候没有水泥,石块直接放在石块上,中间没有填充物。山里渗透的雨水常常从石缝流出,冲掉抹在石墙上的泥巴,就形成了一张张大嘴。


四、行

通县城的路要经过飞狐峪,峪里非常狭窄 ,洪水从哪儿流过,哪儿就是路。其实就是在沙河里走,满是各种形态的鹅卵石。村里唯一叫车的交通工具是由三匹骡子拉着木制车,美其名曰“大皮车”,许是装有橡皮轮胎的缘由吧。那时,坐着大皮车下城赶集的感觉绝对不亚于现在开宝马逊色几分。车子在鹅卵石上跳跃,人在车上不情愿地做着相似的动作,可苦了腰椎和屁股。坐在车上需双手抓实了车栏杆或捆绑物品的大绳等牢固结实之物,不然一不小心就有被颠下车子的可能。一次,好说歹说,车把式同意我搭车去县城。车把式看着我的窘态,笑着说你以为坐车是享福呢?我恨不得跳下车子走着,可行动不便就是咱的短板呀。回家后,腰疼,屁股痛,好几天坐都不敢坐,可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如今我不再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白面大米早已是家常便饭,吃顿粗粮却成改善生活了。肉蛋奶是每天餐桌上的必备品。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四季的衣服有好多套,您要问我到底有几套?我只能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你看看城市里那高楼林立的小区,乡村里那整整齐齐,窗明几亮的砖瓦房,你就知道现在人们住得有多么舒心。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我也住上了明亮的砖瓦房,再没有“外边不下,屋内下”的烦恼与无奈。“村村通”工程把平坦的水泥路修到每个行政村。路好走了,农民们买上农用车、小轿车,让生产和出行更便利了。现在去县城赶个集就几个小时的事情。再不用遭受因颠簸而腰痛屁股疼痛苦了。四通八达的高速路和高铁让人们纷纷走出去旅行。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我也有了自己的出行工具——电动三轮车。有他,我每天和健全人一样去上班,还能去外面看看美丽的风景。


我深知在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合力才有了这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相信,有习主席坚强地领导,祖国会更强大,人民的生活会更好,我也会珍惜这美好时光,努力工作,来回报党和政府对我的培养,回报各级领导对我的信任,回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我的大力支持!



功能建设中